当前位置:移液器专题网 >> 资料中心 >> 生物资料 >> 浏览文章
Tau蛋白与神经变性疾病关系的研究
tau蛋白 日期:2009年06月25日 访问次数:
Tau蛋白与神经变性疾病关系的研究 [点击浏览该文件:Tau蛋白与神经变性疾病关系的研究.pdf]
<=1 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性蛋白,
在中枢神经轴突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,
在神经变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以
<=1 蛋白为病理基础、以运动异常为主
要表现或兼有运动异常及痴呆表现的综
合征被称为“<=1 蛋白病理相关性运动
异常”,主要包括与$> 号染色体相关的
额颞叶痴呆和帕金森综合征(?2+),+,-.@
/+2=3 A-.-),(= B(,’ /=2C()4+)(4. 3()C-A
,+ 8’2+.+4+.- $>6 D<EF@$>),进行性核
上性麻痹(/2+52-44(G- 41/2=)183-=2 /=34H6
FIF),以及皮质基底节变性(8+2,(8+@9=4=3
A-5-)-2=,(+)6 &JE)等,其中D<EF@$> 为
以<=1 蛋白为病理基础的家族性疾病的
代表,而后两者则为散发性疾病的代表。
现仅将在临床表现、分子遗传学改变和
病理基础等方面对这类疾病的研究进展
综述如下。
一、D<EF@$>
(一)临床特征D<EF@$> 的表现形
式多样,包括额颞叶痴呆、帕金森综合
征、锥体束征、眼球运动异常、构音障碍、
吞咽困难和其他表现。临床观察中发现,
以痴呆为主的类型较为常见,其次是以
运动异常为主的类型K$L。
近期,M+A=.= 等K!L报告了几个新的
以痴呆为主要类型的D<EF@$> 家系。其
中一个日本家族具有FN"$O <=1 蛋白突
变,该家系由% 代人组成,其中两代出现
了# 例患者,他们均表现为人格和行为
的改变,这是此种突变的临床特征;另一
家系发生了<=1 蛋白外显子$" 突变,其
中$ 例患者表现为痴呆,另$ 例患者表
现为帕金森综合征,但二者均有核上性
垂直性凝视麻痹。
最近的研究表明,对表现为帕金森
综合征的D<EF@$> 患者进行抗帕金森综
合征治疗能改善其病情。但是,日本的一
个发生0!>PM 突变的家族中,! 例发病
的同胞中仅有$ 例对治疗表现出暂时的
反应,即给予金刚烷胺、抗胆碱能药物安
坦,然后给予左旋多巴或卡比多巴治疗,
能使某些症状缓解达! 年。I,=)?+2A 等KNL
对!% 例0!>PM 突变的苍白球Q脑桥Q黑
质变性(/=33(A+@/+),+@)(52=3 A-5-)-2=,(+)6
FF0E)患者进行了系统性回顾,结果发
现其中$$ 例患者在将近$" 个月内对治
疗有一过性反应,其中普遍有效的治疗
药物是左旋多巴,且在疾病的早期用药
效果最好。
为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,研究人员
对某一FF0E 家族中的若干患者进行了
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(/+4(,2+) -.(44(+)
,+.+52=/’H6 FR<)K#L。其中应用了N 种示
踪剂, 包括!@脱氧@!@氟@K$SDL@E@葡萄糖
!@A-+TH@!@?31+2+@K$SDL@E@5318+4-),U@K$#DL@
氟@左旋多巴(U@K$#DL@?31+2+@O@A+/=)和K$$&L
雷氯必利(K$$&L 2=83+/2(A-)。研究发现,尽
管纹状体E!
受体完好无损,但突触前膜
多巴胺能功能失调(尾状核)使FF0E 表
现为纹状体功能异常。此外,葡萄糖代谢
降低与额颞叶痴呆及定位于额叶的疾病
有相互关系。
(二)分子遗传学改变<=1 蛋白基
因的大量突变与D<EF@$> 有关,并可分
为以下N 类:($)在结构性接合外显子中
发生的突变。(!)在选择性接合的外显子
$" 中发生的突变。(N)在外显子$" %’接
合位点发生的突变。目前研究得知的
<=1 蛋白基因突变中最常见的是FN"$O
突变,它是在选择性接合的外显子$" 中
发生的突变(上述分类中的! 类),目前
文献中共记载有$% 个家族的$N% 例患
者。近来,在日本又发现一个新的家系K%L。
这种FN"$O 突变的表现形式以痴呆为
主。在非FN"$O 突变中,V$U 基因内区突
变是最为常见的,而且它是外显子$" %’
接合位点的原型突变(上述分类中的N
类)。到目前为止,已经发现了S 个家系
>S 例患者。
第N 种常见的突变是0!>PM,在选
择性接合的外显子$" 中发生的突变,与
FN"$O 突变类似(上述分类中的! 类)。
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的最大的D<EF@$>
家族是一个发生0!>PM 突变的家族。这
个家族是所有D<EF@$> 家族中进行尸检
数量最多的,也是发生0!>PM 突变的#
个家族中最大的。最近,W2(.= 等KUL又发
现了一个新的发生0!>PM 突变的家族。
在这个日本家族中,有两兄弟患病,其中
$ 例在#U 岁时表现出人格改变,另$ 例
在## 岁时表现出记忆混乱,但! 例最终
均发展成为帕金森综合征。在另$ 例原
发表现为苍白球Q黑质Q路易核变性的家
族中,发现在其<=1 蛋白外显子$" 中也
发生了0!>PM 突变,其中包括天冬氨酸
对赖氨酸的错义置换,并强调了大多数
发生0!>PM 突变的个体均表现为以帕
金森综合征为主的表型。
近来发现的<=1 蛋白外显子$" 中
的几种新的突变加深了研究人员对<=1
蛋白异常在神经变性疾病中作用机制的
理解。目前认为,静止的0!>U0 突变可
以通过增加外显子$" 接合来改变外显
子,并进一步产生过量的<=1 蛋白四聚
体。在一个出现> 例患者的日本家族中,
发现一种发生在紧随<=1 蛋白外显子
$" 的内含子V$! 上的由& 转变成< 的新
突变,并且也发现了过量的<=1 蛋白四
聚体K>L。
(三)病理尽管D<EF@$> 的病理改
变多种多样,但共同点是患者的神经元
和神经胶质细胞均发生了改变:额叶和
颞叶可发生局限性萎缩,并伴发脑室扩
张;黑质、海马以及皮质下结构均出现神
经元缺失;残留神经元表现出特征性“气
球征”和磷酸化<=1 蛋白(/<=1)内含物;胶质细胞改变包括少突胶质细胞/<=1
内含物和束间丝;在不同的><?@A$B
合征中/<=1 内含物的超微结构可有所
不同;也有报道发现了其他白质的病理
学改变,如微空泡变、纤维星形细胞增生
等。这些病理学改变与缺乏典型组织病
理学改变的痴呆很类似。
最近的一些报道证实了这些病理学
改变,并有新的发现。在发生<=1 蛋白基
因0!BCD 突变的同一个??0@ 日本家
族,大量的<=1 蛋白沉积在颞叶皮质、上
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中,这可能
是发生皮质脊髓侧束变性的原因。以前
的研究已肯定了额颞叶痴呆与运动神经
元病之间的联系。研究发现,在与<=1 蛋
白基因突变有关的?(8E 病中,其<=1 蛋
白大多数具有四微管接合功能区,而散
发?(8E 病中则为<=1 蛋白三聚体。实际
上,与<=1 蛋白基因突变有关的?(8E 病
可能是><?@A$B 的一种表现的观点并不
确定。
二、?F?
(一)临床特征应用“帕金森病
(?=2E()4+)G4 H(4-=4-6 ?@)标准量表”中的
运动测量标准评价?F? 患者是可行并且
可靠的。这% 条标准包括:($)四肢运动
迟缓。(!)轴向运动迟缓和步态不稳。(I)
运动性震颤。(#)静止性震颤。(%)强直。
眼球运动异常是?F? 的一个重要特征,
尤其是垂直凝视麻痹。如果对患者在J
个月内至少进行两次检测,可发现一小
部分?F? 患者的眼电图(-3-8,2++813+A
52=.6 K7L)表现为反射速率降低,这种
改变可持续于整个病程。这一点与&M@
患者不同,他们的反射速率保持正常。
F+3(N-2( 等OPQ对包括?F?、帕金森病、
纹状体R黑质变性R多系统萎缩症(4,2(=A
,+A)(52=3 H-5-)-2=,(+)A.13,( 4S4,-. =,2+A
/’S6 F0@ATFU)在内的I 种变性性运动
障碍疾病进行了纵向神经生理研究:让
患者在间隔!$ 个月后进行重新测试。由
于重返率很低,这个实验具有局限性。在
第$ 次检测时,$$ 例?F? 患者中有! 例
发生精神错乱(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
得分V !#,精神异常诊断统计手册评为!
级);第! 次检测时,精神错乱者发展为
J 例,而帕金森病和F0@ATFU 患者中无
一例发生精神错乱(根据年龄和教育程
度进行匹配,而非根据疾病严重程度)。
与帕金森病和F0@ATFU 患者相比,在首
次检测中,?F? 患者在语言流利程度测
试、视觉搜索、M-),+) 视觉空间测试中有
明显异常;在第! 次检测中,他们在对额
叶功能障碍有一定特异性的卡片分类测
试中情况明显恶化。
一项对照研究表明,?F? 患者与对
照组在吸烟习惯上无显著差异,而帕金
森病和F0@ATFU 患者吸烟明显少于对
照组。这提示不同的吸烟习惯可能与不
同的神经变性疾病病程有关。还有一些
特征更有助于鉴别帕金森病和F0@A
TFU。研究认为,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紊
乱是一些类型的多系统萎缩症的主要表
现,可以作为?F? 诊断的一项排除指标。
I% 例?F? 患者和!J 例对照者均未出现
直立性低血压,而多系统萎缩症患者在
头向上斜位时血压可下降#B W !B ..X5
($..X5 Y ";$II E?=),在直立时血压下
降JJ W II ..X5。
(二)分子遗传学改变在?F? 患者
中,<=1 蛋白U7 等位基因显著过度表
达, 支持?F? 与<=1 蛋白相关的理论。
U7W U7 基因型的出现与早年发病有关,
发病年龄为(J%;CZ%;I)岁,非U7W U7 基
因型?F? 发病年龄为(B$;!Z%;J)岁,与病
程的严重程度无关。<=1 蛋白的生物化
学异常主要表现为生成四聚体。
(三)病理?F? 的特征性病理学改
变为出现大量球状神经纤维缠结、神经
元缺失、神经网线、胶质增生和丛状星形
细胞。这些病变可出现于脑干,其中包括
上丘、导水管旁灰质、中脑顶盖前区、黑
质致密部、下丘脑核和苍白球。
最近有研究发现,发生凝视麻痹患
者的黑质网状结构部分神经元缺损高于
对照组#"[。这表明投射于上丘的解剖
结构可能与?F? 患者的眼球运动障碍有
关。另一应用体积测定技术的研究结果
表明OCQ,通过严重的苍白球萎缩这一征
象,可将?F? 与帕金森病、路易体病等相
鉴别。
在对$# 例病理证实为?F? 患者的
研究中,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可能成立
的病理学分子机制假说O$"Q,他们发现额
叶皮质线粒体酶活性发生了改变,这提
示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过程的损害可
能导致了?F? 患者脑的损伤。
三、&M@
(一)临床特征&M@ 是一种与<=1
蛋白病理相关的散发性疾病。曾报道的
相关临床和病理特征有助于鉴别?F? 和
&M@。&M@ 患者表现为K7L 反射速率正
常和运动障碍肢体同侧的K7L 潜伏期
延长。在同一研究中,I 例临床症状不典
型的&M@ 患者的K7L 表现为反射速率
降低,与?F? 患者相似。
一些学者强调&M@ 与其他神经变
性病如原发性进行性失语和额颞叶痴呆
的共同性,认为这提示它们是额颞叶变
性疾病的! 种类型O$$Q。他们认为&M@ 代
表了?(8E 综合征多样性表现中的一部
分,由临床和病理上重叠而引发的争论
也支持这一假说。
?K< 检查是诊断&M@ 的有效手段。
在一项对&M@、U3\’-(.-2 病患者和正常
对照者的$C 个脑区进行的研究中发现,
&M@ 患者额叶脑回中部、旁中央区和丘
脑葡萄糖代谢较U3\’-(.-2 病患者明显
降低。
(二)分子遗传学改变有意义的
是,与?F? 类似,在&M@ 中也发现了<=1
蛋白U7 等位基因单倍体型的过度表
达。@( T=2(= 等O$!Q提示,&M@ 和?F? 具有
相同的遗传背景。将$P 例&M@ 患者与
%" 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,U7 等位基
因频数分别为BP[和J%[,U7W U7 基因
型频数分别为%J[和#"[;而&M@ 患者
与正常对照者相比,X$ 单倍体基因型频
数分别为C![和JB[。
(三)病理&M@ 可出现局部皮质萎
缩,常累及额上回。神经元气球样变是病
理诊断&M@ 的必要指标。其他重要特征
包括显著广泛的分布于灰质和白质的线
样改变、神经胶质病理改变和星形细胞
斑块。
近期对$! 例&M@ 患者头部额叶、
顶叶以及运动皮质进行了大量详尽的研
究O$IQ。对不同的神经皮质区进行对比后
发现,在气球样变神经元密度或神经元
内<=1 蛋白阳性内含体等方面没有显著
区别。气球样变神经元在深层皮质更为明显,而神经元内<=1 蛋白阳性内含体
在表层和深层皮质中分布均等。
四、结论
专家们已在>?> 的研究中确定了研
究目标,对其他与<=1 蛋白病理有关的
疾病也提出了类似的目标,以此来促进
对神经变性疾病的临床和病理机制的进
一步探索。尽管对此类疾病目前尚无有
效治疗方法,但转基因鼠模型的创建或
许也会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@$#A。
上一篇:阿尔茨海默病(A lzheim er’s disease,AD )
下一篇:Tau蛋白在Alzheimers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
相关下载
日本立洋Dispet Ex瓶口分液器
日本立洋Dispet Ex瓶口分液器
PE气相自动进样针
PE气相自动进样针
ExcelTM单道电动移液器
ExcelTM单道电动移液器
BRAND整支灭菌单道可调移液器
BRAND整支灭菌单道可调移液器
 
Copyright 2008-2009 haqpcn.cn 北京博仪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服务电话:010-63845660 18601047241 E-Mail:317822240@qq.com 售前咨询服务QQ:317822240
京ICP备1203928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