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环境:温度应控制在15-30℃,恒定在±0.5℃,相对湿度50%-80%,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以减少水分蒸发对结果造成的影响。建议使用防蒸发装置。测试应在独立无通风的房间内进行,并配备温度和湿度显示。
所需设备:
1、分析天平一台。确保室内空气流动平缓,应避免天平正对空调出风口。
根据所测试的移液器的容量来选择适合的天平:
移液器容量范围 | 天平可读性 | 天平的重复性和线性 | 测量不准确度 |
1μl~10μl | 0.001mg | 0.002mg | ≤0.002mg |
10~100μl | 0.01mg | 0.02mg | ≤0.02mg |
>100μl | 0.1mg | 0.2mg | ≤0.2mg |
2、纯水、三蒸水或去离子水,需达到ISO 3696三级水的标准。
3、独立工作间,配备防震、防尘、远离热源、无阳光直射的操作台。
4、温度计、湿度计。
校准操作:
为确保校准的准确性,采用三点移液十次,具体步骤如下:
1、同温处理,将移液器、吸头、天平、测试用水、操作台等校准用具放置在同一工作间内,至少四小时。
2、在正式操作前,先预洗吸头,吸排测试用水5次。
3、用最大体积、50%最大体积和最小体积(或10%最大体积),各移液10次,记录每次移液的质量。
4、计算每组数据的平均值,代入计算公式,计算出不准确度与不精确度。
5、对比可允许的最大误差限度,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进行调整。
附:相关计算公式
质量体积转换
公式1:V=(w+e)×Z
式中: V=体积(μl)
w=质量(mg)
e=蒸发损失(mg)
Z转换因子
以上公式参考ISO 8655标准。
蒸发损失对测量小体积液体影响较大,因此应将蒸发损失计算在内。
方法:在称过重的容器中注入定量清水,按下秒表观察30秒,读出损失量,然后算出每秒的损失量。(若30s内质量损失3mg,则损失量为3mg÷30s=0.1mg/s)。
记录移液时间,将移液时间乘以每秒损失量,算出实际蒸发损失量,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实际体积。若使用防蒸发装置,通常可以忽略蒸发损失量。不同温度、压力下水的质量和体积不同,具体转换因子Z值请查看附录1。
公式2:V20=m×K(t)
式中: V20=标准温度20℃下实际体积(μl)
m=质量(mg)
K(t)值
以上公式参考JJG 646-2006移液器检定规程。
根据天平测试蒸馏水的质量,以及检测时温度所对应的K(t)值,即可计算出标准温度下蒸馏水的实际体积。具体K(t)值请查看附表2。
计算式时,请根据实际需要,选择公式进行计算。
不准确度(系统误差)
不准确度是指实际移取体积和显示体积的差异。
A=- V0
式中: A=不准确度
=平均值
V0 =标称容量
A%=100%×A/V0
不精确度(随机误差)
不精确度指每次实际移取体积与实际体积平均值的差异,其变化是不可预计的测量误差的一部分。它可以表示为标准差S或变异系数CV:

式中:
S =标准偏差 =平均值 n =测量次数 Vi =单次测量数值 |
CV=100%×S/
附表1:转换因子Z(μl/mg)数值表(无菌水)